端午节,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。据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是仲夏,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,故五月初五又称“端阳节”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因此,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的节日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,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数不胜数,但包粽子、划龙舟则成为了最普遍的习俗。
传说,用竹叶把饭包起来,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,再把送粽子的船打扮成龙的样子,那么江里的鱼虾鳖蟹就不敢吃百姓送给屈原的食物了。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、划龙舟的来历。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,端午节这天,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北方多包小枣,南方则有豆沙、鲜肉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。龙船竞渡前,要请龙、祭神,用以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。龙船靠岸时,水手们将糯米饭团和菜肴放在船帮上就餐,妇女、儿童纷纷前来“讨路边饭”,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品能消灾避难。
端午节除了包粽子、划龙舟外,还有挂艾草、沐兰汤、放风筝、拴五色丝线、戴香包、饮雄黄酒等各种习俗,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让人们能够在节日中回归传统,增强文化使命感。